首页

优美调教视频

时间:2025-05-23 13:27:21 作者:广西馆亮相深圳文博会 打造中国—东盟文化科技融合交流平台 浏览量:71585

  中新网成都10月12日电 (单鹏)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著名考古学家王巍携其新著、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源来如此——跟着考古学家去探源》亮相2024天府书展,并在主展场举行图书分享会。

  近年来,随着文博热、研学热的兴起,文博考古事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每到节假日,热门博物馆几乎一票难求,人们了解传统文化和文博知识空前高涨的热情,让文博考古事业焕发出了全新的生机。

  但不同于博物馆里的热闹,作为文物“前站”的考古现场,似乎显得有些冷清。慢条斯理地“挖坑”,难以辨别原样的破碎文物,似乎构成了普通人对于考古的全部认知。人们知道文物是从地里挖出来的,但鲜少有人了解从考古现场到博物馆,文物走过了哪些历程。

  如何让“面朝大地”的考古走向大众?王巍新著《源来如此——跟着考古学家去探源》作为一本考古通识读物,或将拉近大众与考古的距离。据介绍,《源来如此——跟着考古学家去探源》采用了“正文+手绘图表+知识链接”形式,为普通读者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十余年来,二十多个重大考古遗址的考古成就。

王巍在分享会上发言。 四川人民出版社 供图

  该书将考古成果巧妙结合人们吃、穿、住、行的日常,深入浅出地解答“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农业的起源与发展”“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等考古学的核心问题,从时间线上梳理了这些考古成果发展脉络,从文化传承的内涵上厘清了分布于中华大地各个地方的考古文化的内在联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深刻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实证。

  “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启动‘探源工程’20年多来,中国学者围绕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和多学科研究成果。”分享会上,王巍与读者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他说道,这些成果为人们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提供了机会,也能够加深人们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民族认同,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微视频|西部大开发开新局

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吴帆提出,现实中受害者在获取有效法律援助和保护方面仍存在困难,社会上对家庭暴力的关注度和对受害者的支持度仍然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法律效力的充分发挥。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大批新农人回乡发展特色果业 湖南东安收获增收“甜蜜果”

乔良还提到了黑产特征库。据他介绍,特征库会录入已经确定的代理退保黑产特征信息,如果后续发现退保投诉中出现这些黑产特征,就会高度警惕。而行业内也搭建了从业人员职业失信行为库,例如,某人被确定为代理退保黑产人员,就会被放进黑名单,若后续代理了退保事宜,保险公司就会启动相关预案,对退保资料严格审核调查。

上海徐汇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推进民企助就业

余俊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中澳合唱艺术节作为中澳建交50周年之后,首个线下举办的国际性合唱艺术交流活动,旨在持续推进中澳两国文化艺术音乐领域合作交流,增进两国合唱艺术团体的沟通互鉴,以合唱架起桥梁,用歌声传递友谊,充分展示中澳文化艺术魅力,共谱中澳合唱交响诗画。

国防部:海军将举办“海军杯”国际帆船邀请赛暨国际学员周活动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亲自推动下发展壮大起来的,乌镇成为永久举办地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下确定的。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大兴机场通航五周年 “新国门”临空经济“大兴”

最早来到殷墟“实地考察”的著名学者是董作宾,他和前文提到的罗振玉并列“甲骨四堂”,是公认的甲骨文研究四位名家之一(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傅斯年之所以派董作宾去殷墟,除了他精通甲骨研究、擅长辨别甲骨真伪之外,还有个原因是董作宾也是河南人,这可以令他更顺畅地与当地人交流。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